来源:健识局
12月12日,一则由好大夫在线CEO王航发出的《给全体员工的信》在业界广为流传。
该信件的主要内容是:由于疫情和经济环境影响,好大夫在线即将进行战略及组织结构调整,具体方向就是从创业期的专注产研转型为市场开拓。
王航向全体员工表示,好大夫在线必须立即摆脱对融资的依赖,果断地成为一家自负盈亏的企业,同时一些曾经和我们一起奋斗过的同事将会离开。
对此,王航表示深感不安和抱歉。这意味着,好大夫在线即将收缩产品和研发两大团队,转而集中力量提公司的营收能力。虽然在《给全体员工的信》中没有明确本轮裁员的人数,但可以看出,此次的调整范围不小。
作为中国首批互联网医疗公司,好大夫在线颇受资本青睐,曾在在2008年、2011年、2015年、2017年。其中D轮融资高达2亿美元,由腾讯领投。如今,曾经的互联网医疗明星企业在创业16年之后,还要再次“探索一条可持续的盈利之路”,不禁令人唏嘘。
疫情还在持续,互联网医疗又迎来一轮机会。好大夫在线选择在这个时候“调整结构”,仿佛有些不合时宜。不过,王航无奈的选择可能真的表明:疫情也救不了互联网医疗,这个行业热钱汹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裁撤产品研发团队
已向用户收取会员费
好大夫在线方面表示,自创业以来,公司100%的精力都投入在中后台的产品研发上,从而忽略市场和销售的投入。
好大夫在线是中国移动医疗行业最早的探索者之一。2006年10月,好大夫在线成立,为患者提供就医参考服务。根据官网统计,截至2022年7月,好大夫在线收录了国内10000余家正规医院的89万名医生信息,累计服务超过7900万名患者。
多年来,在其他同行纷纷卖药赚钱的时候,好大夫在线一直没有走上“卖药”这条路,而是坚持搞在线问诊、就医参考。从平安好医生等上市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业绩可以看到,在线问诊的收益并不高,就更别提盈利了。
其实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在业务创新和盈利模式突破上都遭遇过瓶颈。有些成立较早的平台经过几轮融资仍未解决盈利问题,裁员和撤销业务部门是常态。近两年,微医、丁香园、医联等知名互联网医疗企业都出现人员或业务变动。
好大夫在线一直以“佛系”著称,营收主要靠线上问诊和医疗服务。健识局登陆“好大夫在线”的发现,其会员服务收费价格是:家庭必备1399元(一家三口管一年)和紧急通道5000元(1个人管1年)两个档次,包括对症推荐专家、三甲专家免费问、安排面诊/住院好大夫管、自选儿科/老年科/孕产科/成人科家医团队等多个服务项目。
此次调整,好大夫在线药重点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除了减少产研团队的占比,还要扩大一线拓展、销售、运营团队的规模。同时,好大夫在线还将大力推进面向B端的会员服务,通过人力资源公司、企业系统服务商、礼品公司等渠道开拓更多的企业客户。
不过,好大夫在线这些想法,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互联网医疗巨头也都有。
在探索转型之路的同时,好大夫在线依然表示,将坚持“三不做”的原则:不做面向患者的广告;不开设、不投资线下医院;不从药品销售上赚取收入。
并非首次转型
明年扩大销售团队
这已不是好大夫在线第一次面临公司整体转型。
2016年10月,好大夫在线CEO王航曾公开宣布,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将成为公司业务的重点,原来的在线分诊装到互联网医院的门诊部门里,变成医院的分诊环节。当时,互联网医院是移动医疗商业模式建立的核心载体。王航认为,在互联网医院里可以实现诊疗,同时可以商业化变现。
不过,资本很快意识到:网络门诊、分诊这些带来不了收益。
这几年登陆资本市场的叮当快药、圆心科技、京东健康等互联网医疗公司,无一不是围绕“药品”做文章。而好大夫在线所倡导的模式,却是围绕“医疗”在做文章,与当下的潮流有所错位。
“有些人形容当前是行业寒dong期,如今更像是泡沫破灭期。”分析人士指出,近几年互联网医疗行业进入高速发展,资本追逐利润,持续高热过后,找不到较好发展模式的企业只能面对淘汰。
按照好大夫在线的计划,公司有望在春节前后基本达到盈亏平衡,在明年进一步扩大一线拓展、销售、运营团队的规模。
好大夫在线选择的网络问诊方向或许会在这一轮疫情之后受到重视。12月12日,国务院印发通知明确,互联网医院可通过网络平台开具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处方,并鼓励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将药品配送到患者家中。
王航认为,这是首次允许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患者没有线下就医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在线处方服务。
在新冠疫情快速扩散蔓延中,为了避免过度的医疗挤兑,开通相关症状的互联网诊疗方式,突破一定的首诊限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此项规定的出台,正与欧美发达国家接轨,对行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
分析人士指出,今后可探索除了新冠之外的、一些可控的专科互联网首诊,以进一步缓解医院的压力。不过,即便当下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报销的细则尚未完善,相关服务也尚未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但好大夫在线等互联网医疗企业已经秣马厉兵,迎接后疫情时代的“新生”。